立即注册找回密码
微信登录

荆门帮帮网
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
图文大播报

查看: 1820|回复: 0

古镇拾回桥,掌故真不少

[复制链接]

15

主题

15

帖子

155

积分

版主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155
发表于 2017-5-28 10:30:21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沙洋县拾回桥镇地处江汉平原西部,文化底蕴深厚,历史积淀丰富,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镇,其名称源于三国传说,其来历可溯于春秋,集镇形成于南北朝,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。拾回桥镇原名接龙拾回桥,始建于公元926年,三国遗址,相传刘备派遣大将关羽迎接赵子龙经此桥拾回而得名,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。
   相传东汉皇叔刘备进西川(四川)之前,曾暂居荆州一段时间,后来得重病在身,便遣义弟关云长北上接赵子龙回府商议大事,关羽过此地九次都未遇上赵云,第十回到这里终于接到了五虎上将之一的常山(今河北省石家庄一带)赵子龙,本镇因此得名“接龙拾回桥”。
   接龙桥确有其桥,可惜于1968年冬因桥河改道而被拆除。接龙桥位于今中正大酒店北面百米开外的小河上,是一座典型的拱桥,用石块砌成,南北长十五米,东西宽4米,最高点离水面4-5米,极其古朴、典雅、玲珑,是当时拾回桥集镇通往杨场、曾集方向的唯一通道。此桥拆除后,一块价值连城的刻有“接龙桥”三字的石碑,至今下落不明。
  古接龙桥,是拾回桥镇的象征、标志性建筑和历史的见证,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不可再生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。她的拆除,是该镇历史、文化的重大损失。
  接龙桥之南的主街上,过去有一个佛教场所,即观音庵,其主体建筑宏伟、壮观,坐东朝西,长20米,高10米,有2个门可进出。还有很多附属建筑。其主建筑的位置,就是原食品营业大楼(现东方红购物广场)。观音庵的院落很大,占地10多亩,院墙高达3米,院子内的南面还有一座规模稍小的太师庙。院内有两座戏台,主戏台在院子最东偏北的地方,戏台朝西,每当唱大戏时,都是万头攒动,人山人海,热闹非凡。可惜这么好的古建筑群,在抗战时期,被日本人炸毁。
  观音庵的后面,有一小湖,水面20亩。几十年前,此地是一个国民党军长的临时花园。当时,国民党军长对湖中的小岛进行了扩充,随后在上面建有亭台楼阁,岛的北面有一条路通外面。此花园虽有比较矮的围墙,但出入口处有荷枪实弹的士兵严加守卫,寻常百姓是不能进入的。现已年届九十高寿的杨启洪,十多岁的时候,曾目睹过此花园的景观。当时国民党军长的花园,就在现食品办公大院以南及原农贸公司大院一带。而军长的临时住所,就在街上的城隍庙内。因距今已70余年,国民党军长的姓名已无从考证,只知道他在这里住了一年时间,就离开了拾回桥。
  城隍庙,又在何处?知道工商街居委会办公楼,就能知其位置,城隍庙位于工商街居委会办公楼南面。城隍庙规模较大,建筑占地面积1.5亩,主体建筑坐东朝西,后面还有附属建筑。城隍庙是供奉城隍神的场所,据传说,城隍神是守护城池、保护庶民的正义之神。城隍庙是拾回桥镇拆除最晚的古建筑,解放初期,曾在这里进行文艺演出和举行会议,后来修了文化馆,又改为生资门市部。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,才拆除,在故址上建了商场。
  说来也巧,拾回桥镇总与“军长”有缘。在抗战爆发初期的上世纪30年代末,又有一位军长来到了这里,他姓萧,当时只有30多岁,带着部队在拾回桥驻扎一年多时间,当时此地属湖北的抗日前线之一,据说萧军长对当时的沙洋地区乃至整个湖北均负有守土抗战之责。萧当时驻留在今东风村老八组的村子里,杨启洪老人曾帮萧军长喂过马,他说萧军长骑上马十分威风,可惜的是这个萧军长和日本人作战不够威风,听说日本人打过来,他置上峰的坚守命令不顾擅自撤退,后来被上峰枪毙了。只可怜了当地的百姓了,还有殊死抵抗的川军,川军撤下来的时候失去了保障,被日本兵剿杀得十分惨烈。
  还有一处更值得一提的古建筑群,即位于老酒厂南面粮管所第八号粮食仓库的文星阁。文星阁是一座古色古香的戏楼,坐东朝西,有两层,高10多米,相当于现在的4层楼高,它占地七八亩,围墙较高,大门在西边,面对桥河河堤。主体建筑文星阁周围有一圈转阁楼。据70多岁的一文姓老人说,文星阁内可住一个团的部队。
  就是这样绝佳的名胜古迹,于上世纪40年代初,因日军要修碉堡,被野蛮地用汽车全部拉倒,运走了砖瓦和木材。
  拾回桥集镇之西的一个大院内,有一个很大的冢子,过去,在这里也有一组气势不凡的古建筑群,她就是遐尔闻名的祖师殿。祖师殿有两座大殿及配殿,坐北朝南,土冢上的是主殿,土冢下面的殿稍小一些。祖师殿,是供奉道教始祖老子的庙宇。
  祖师殿同样毁于野蛮的日军之手,如今的神师殿遗址上,旧貌已换新颜,它已经被拾回桥中学的行政楼、电教楼和阶梯会议室围成一所新的四合院。院内花木扶疏、绿草茵茵,古亭屹立。
  历史悠久的拾回桥集镇,在上世纪60年代还保持着明清时的风貌和特色,近一公里长的青石板铺就的街道,两侧有古民居院落和商铺,加上一些横街古巷,颇似开封“清明上河园”之景象。要是不拆除,略加修缮后保存下来,加上流水潺潺的古桥河、古树、古石桥,所组成的风景,不会亚于江浙一带具有“小桥流水人家”之称的周庄、同里古镇。
  说到古色古香的古民居院落,有两处巨型宅院,很值得专门提一提。
  位于桥河东岸老酒厂处的商号为“萧万川”的豪宅,是由几个正屋和几个围屋的明清式建筑所组成的深宅大院。大门朝西,正对桥河河堤,大门由两块非常厚实木板组成,门上用红色铁皮包着,并钉了许多大宝钉。这座大宅,解放前是用来做“条子”(木材)生意的。商铺位于河边,便于水上运输。往常的桥河上常常是帆影点点,汽笛声声,因当时的桥河这条水路,能通沙市和汉口。
  就是这座大宅,上世纪50年代末、60年代初,曾是拾回桥卫生院所在地,设有门诊和住院部。
  1961年后,拾回桥卫生院搬到另一处深宅大院,就是位于今镇国土资源所南面的萧公普故宅。此宅院至少有三个天井,好几重屋宇。现故宅上已建有新楼房,有一户人家在此经商。萧公普在解放前,是拾回桥的首富,拥有田产3200亩,就是现在王桥村的全部农田。据说萧公普还是当时的县参议员、副县长。(文字来源:刁子鱼 润色:平凡)
附1:
文中提及的杨启洪老人家就是平凡的亲爷爷,现年96岁,身体很好,2015年春节全家团聚的时候,平凡还给他照过一张相。俺爷爷育有2子3女,孙辈12,重孙10人,侄子侄孙更是多达百人以上,儿孙满堂
……


午后的春日阳光下,听96岁的爷爷唠过去的艰苦,他唠得很开心,我没几句进心从很多年前起,我就成了爷爷的听筒,他说他的,我做我的,两不误……从几岁时开始讲,即民国初年,家里在街上开着个饭馆,结果年年过兵,过川军、过红军,馆里的桌椅都打仗搬得不晓得去哪了,只有关店回家种地,几岁时就给别人家放牛,一年给两块钱工钱,包吃,吃的是麸饼,不好吃,做事很苦……这记性,90年了哇这时讲过日本人时候的事情了,估计二十岁,被两个日本兵抓住,用门板压,用棉絮烧,全身都烧烂了,过了几年才好,大难未死……
附2:
文中所提东风村老八组,就是平凡童年时生活的地方,当年全组共三百余人,如今仙去的已有数十人,外迁至荆门市区的约百人,外迁至其它地方的约百人,留居原址的仅数十人,谁能承受这岁月无情的变迁……
附3:
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时候宋美龄曾视察过拾桥,路过一家卖化妆品店的时候宋美龄问了问价,摇头走了(觉得档次太低),等到返回头的时候,店家就将价格加了十倍,宋美龄于是很高兴地买了一些。这个真实的段子在拾桥镇流传了许多许多年,在中国商界也流传了许多许多年,也不知以后还会有人知道否……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回复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